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九章:淹沒湖中的神廟

回到Shangkhlaburi時已接近黃昏,再走到Mon橋前欣賞日落景色,在這可愛的小橋上,山景、村落、日落、水色、船只、煙霞、船屋盡收眼底,顏色豐富,好不美麗。在小橋中央,看見一個船夫協助十數個泰國遊客登上船隻,詢問下更邀請我一起泛舟,在薄霧濃罩的水庫緩緩前行,伴著大自然天籟之音,十數分鐘後到達Wat Sam Prasop(水中廟),是Mon族的神廟,建水庫時被水淹沒,只有在旱季時才可參觀,神廟並未完全外露。

下船後,泰國遊客馬上便被一群拿著 鮮花香燭的小孩圍著,原來他們來這裡是為了拜神。在他們祭祀時,我在這破落的古廟四處處逛逛,在夕陽的照射下,更添神秘色彩,有如十年前初見吳哥(Angor Wat)時的震撼,我們現在建立的文明會否活埋歷史的洪水裡。回到小橋時,天色開始昏暗,泰國乘客離開後,雖然與船夫言語不通,我雙手合十奉上50B,以示感謝,從他燦爛的笑容看來,相信也頗滿意這酬勞。

後註:若想私人包船遊湖,可直接向旅館詢問,像P-Guest House等旅館也擁有自已的碼頭。或到小橋附近直接與船夫議價,價錢400B起,視乎航程的遠近。





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八章:三塔關 Three Pagodas Pass ── 偷渡勇闖緬甸

早上再來木橋Mon Village,原本打算走一走這小鎮,途中因為太熱而走入餐廳乘涼,被一對Mon 族姊弟邀請共進午餐,這就開始了今天的奇妙之旅。
他們是Mon族人,Mon族在6 - 10世紀時建立羅鉢地王國統治緬甸,將小乘彿教帶到東南亞。幾個世紀以來,Mon族及緬族(Berman)衝突不斷,英國曾許諾讓Mon族獨立,可是緬甸獨立後,Mon族人被鎮壓,領導被殺、村落被毀,為了保護孩子,大量Mon族及其他小數族裔逃到泰緬邊境,慢慢形今天Shangkhlaburi多種族的環境。泰國政府容許Mon族及其他小數民族難民居住在這裡及發放身分證,但拒絕給予任何國民身分,他們主要靠國際救援組織援助,建學校、醫療衛生設施及難民孤兒院等。

兩姊弟告訴我他們的祖父母及父母輩原居於緬甸,後來逃到Shangkhlaburi,所以他們都在這裡出世及長大。他們只會說泰語及緬甸語,Mon語懂得聽卻說不好,可見他們也跟我們一樣面臨滅族及文化失傳的危機。我奇怪Mon族的英文與蒙古Mongolia很相似,他們告訴我:Mon族是遠古蒙古族南遷的後裔,語言也類近,所以此地土著的文化語言差異很大,怪不得他們更像東亞人種。

弟弟Non說他要到泰緬邊境的三塔山關(Three Pagodas Pass),問我可有興趣一起去,我當然樂意。途中他帶了我去了Shanghalia River,他說Khao Laem湖由三條不同方向的河水滙流而成,而這河的水則是從冰山溶化而來,河水特別冰涼。當地人在河邊築起竹製的小亭供人野餐乘涼,放下雙腳可享受涼快之感,為炎熱的天氣解暑,我當然也試一試。他說每星期至小來一遍,是非常地道的地方,不過只有在旱季及冬季才可以來,雨季時雨水會覆蓋整遍地方。我問現在是甚麼季節;他答說是冬季。怎麼天氣這麼熱?



此處是走私及運毒主要的路線,因此途中有多個軍方檢查站,幸運地順利通過,沒被發現是外國人而收過路錢。最特別是當地馬路依然有大象行走,應叫「象路」吧。

來到邊境附近,Non與當地朋友說了些話,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緬甸,我以為邊境現在可以開放給外國人,便與他乘車離開。看著一排竹制圍牆圍起的村莊,他駛入一條小道,然後宣告我們現在己身處緬甸。我驚訝發現他不是載我去邊關,而是偷渡入境!



我們進入的是緬甸邊境內的難民村,原本這裡是四面環山的森林,Mon族精神領袖 Luang Phaw Uttama 高僧(在泰國也享有非崇高地位)帶領族人逃難到這𥚃,建立了這一帶的聚居地。這裡的木製的房屋相對較破舊,道路也是高低不平的泥路,婦女蓆地野餐談天,過著簡樸的生活,村內的人都報上無憂的微笑。人們都穿上傳統服裝,忽然想起:十年前泰國人也都穿傳統服,為何今天就在鄉村也已不復見。

Non還載我深入內陸,到達一個很宏偉的Mon族佛寺。他說當初開發森林時,砍伐了大量木材建立了附近的村莊,剩下有很多大型柱狀樹木沒用,於是用了一百條大木柱建成的這大型佛寺。寺內空空如也,這也難怪,因為這裡不是旅遊景點吧。年青僧侶們在寺內陰涼處熟睡,二樓是僧侶的學堂,老僧人在大聲教學,和一般學生一樣,小和尚也是瞌睡,哈哈。

離開佛寺後,他帶我到Mon族的佛塔聖山。過去緬甸旅遊的經驗告訴我,參觀佛塔是要一級一級而上,又是體能及毅力的表現。途中我問他有沒有像泰國人一樣一生出家做一次和尚,他說嘗過兩次:一次一年,另一次十一日,他繼說Mon族人要在二十歲生日前及廿歲生日後結婚前出家兩次,時間多久沒有特別限制。山上是一個大型金色佛塔,可以環顧四周翠綠群山及村落,興幸這𥚃沒有被發展成旅遊景點,非常迷人舒服。



Non隨後載我回泰國,他告訴我:其實他很擔心帶我進入緬甸,因為他十二歲時曾帶外國人進村,結果被軍隊發現,幸好他後父是軍方的人,雖然最後都行賄了事,不過他不想給家人招麻煩。今天他問了幾個朋友都說沒問題,所以才敢冒險。

然後我們到真正邊關──三塔關(Three Pagodas Pass)。其實這個也是仿制品──真正的三塔在建水庫時已長埋湖底。我們到了市集內一間懷舊咖啡店喝冰凍咖啡,言談間他表達了他的憂慮:他正考慮到緬甸首都仰光發展,但擔心受迫害;可是卻又不想回曼谷做二等工人,十分苦惱。

最後他送我到Tuk Tuk站坐車回Shangkhlaburi,今天上了很好的歷史課,世上很多政府都一樣,面對文化背景不同的族群,政府會選擇鎮壓迫害及同化這兩招,究竟雞蛋真可抗衡高牆?

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七章:桑卡拉武里 Shangkhlaburi - 消失的地平線

從北碧到桑卡拉武里Shangkhlaburi,可在巴士站乘小巴,需時三個半小時,比五個小時的大巴快很多,早上出發可趕及在入黑前入城。途中會經過地獄之門──當年建鐵路時死傷最慘烈的路段。車程過了一半時,車上已剩我一人,可見來這裡的遊客不多。

下車後,按司機指示住前走,這城很平靜,看似平平無奇,但從路邊玩耍的小孩可以看出這裡的民族多樣性。當看著當地人時,無論路人、學生、小孩都含羞報以微笑,原來微笑之國依然存在,只是有點偏遠而已。途中有很多分岔口,一不小心就迷路了,詢問路人旅館的位置,他竟直接載我去,起初還以為他是順路,到達後才發現他往反方向離開,或許這裡的旅客真的太少了,所以人們才可以保留純樸之心、未受污染。

桑卡拉武里Shangkhlaburi位於泰西近緬甸邊境,俯瞰着煙波浩渺的大湖Kheuan Khao Laem,這湖是附近河流滙聚而成的水庫,原村莊在興建水庫時己埋葬水底,桑卡拉武里Shangkhlaburi是後來建成的新村落。
今晚入住P-Guest House Resort(300B),是泰國有名的渡假村。進入渡假村簡直傻了眼:旅館是依山坡梯級而建的石房子,看起來就像瑪雅城一樣,而且每個房間都可飽覽無敵湖景,十分壯麗,根本就是A級的風景。



整頓後急不及待外出逛逛,問了旅館職員,孟橋Shapan Mon距離旅館只有十五分鐘步程,抄小徑更快,只是頗斜,回程時較吃力。 孟橋是從緬甸遷入的Mon孟族難民興建的木橋,當地小孩會從幾層樓高的橋上玩跳水,跳下時木橋會突然晃動,在木橋上要份外小心房匙或手機等小物從橋隙中掉下。

搖搖晃晃地走到橋的另一面,這裡是孟族村莊──Wang Kha,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,市集內可買到各種小數族裔紡織品及護膚品,這裡也有孟族餐廳,食物跟泰緬的差不多。

回程下坡選了Mon橋旁的竹橋,由於很貼近水面,不知雨季時還能不能使用。這迷你版小橋是個兒童樂園,五六歲的小孩穿著救生衣在玩跳水,有更多平民選用此橋。在橋上看著夕陽斜照下的大湖、小船泛舟,眼前有如世外桃源的美景。

在當地居民的五官上可以見到這裡民旅的多樣性:黝黑膚色配東亞人的鳳眼,黃皮膚配印度的大眼曲髮,印度北部的白種人有著西藏人雙眼分很遠及闊面,相信在這裡異族通婚很源遠流長和普遍,人們擁有不同的宗教及信仰卻又和平生活在同一地平線上。






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六章:盟軍墓園 Allied War Cemetery


早上去參觀盟軍墓園 Allied War Cemetery, 在陽光照射下,一個個標記死者出生及去世日期墓碑,在草地上整齊排列在一起。不少西方人前來悼念,有些是老兵,有些是死者的後裔,原本氣氛很嚴肅,但在這裡的泰國人卻像是去了樂園般在墓牌上開心地影集體照,嘻嘻哈哈的, 沒半點尊重。墓園是戰後泰國政府賠償盟軍的,埋葬了6982名戰俘,相對於建鐵路時犧牲的十萬人,大部分人的埋骨之地已無跡可尋。

墓園旁邊是泰緬鐵路中心博物館(Thailand Burma Railway Center)─100B,記錄了戰時的慘烈歷史,利用展板、模型及影片介紹北碧府在二戰時角色,概述俘虜當時的生活。其中有一段生還士兵描述:他們要20個人擠在8人營幕裡休息,頭上有上百蚊蟲亂飛,對下有上千蟎蝨陪伴,在熱帶森林勞動,加上物資短缺,長期營養不良、缺乏藥物及在惡劣條件下工作,傳染病奪走無數年輕生命,而死傷最枕藉的是盟軍反攻桂河橋的轟炸,從墓碑可見,大部分士兵離去時也只得廿多歲。

博物館強調部分泰國有錢人在二戰時期,不斷私下為戰俘提供食物及藥物補給,因此盟軍戰俘得到的食物己比一般東南勞工多,與日軍差不遠,但對照圖片中骨廋如柴的俘虜,數據上似乎偏頗日軍,而且還將責任推卸給二等兵─韓國裔皇軍,指控他們過度勞伇俘虜。

與電影《桂河橋》相比,這𥚃提供更多的史實證據,展示了泰緬鐵路修建情況和戰俘的遭遇,並非只係數字,錄像記錄了幸存者的悲慘遭遇,警戒世人都戰爭的殘酷。

北碧在西方世界是泰國必遊的景點,歷史上與他們祖先頗有淵源,除了戰爭遣址,附近還有數個國家公園,或者簡單地在Jolly Frog 休閒待上幾天或一個月,亨受這河畔田園,好不寫意。

連續遊歷了多個戰爭歷史景點,不禁概嘆香港明明也曾參與二戰,為何沒有一個關於「香港守衛戰」的任何遺址或博物館?

 

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五章:桂河橋- 死亡鐵路 Death Railyway Bridge

北碧在西方及日本之所以如此有名,是因為一齣五十年代的奧斯卡最佳影片─《桂河橋 The bridge over  the River Kwai》,也就是今天參觀的這道頂頂大名的大橋,泰緬鐵路的其中一部分,原工程師估計鐵路需5年時間完,不過戰俘與勞工被迫在16個月內把它建成,犧牲了大量東南亞勞工及戰俘的性命,故稱「死亡鐵路」。

桂河橋距離賓館區大約2.5km,沿著賓館區對出的Mae Nam Khwae街往北走半小時左右便到,若坐Tuk Tuk大概索價10B,但不一定有車。我選擇漫步過去,一來可品嘗這小鎮的田園感覺,二來Mae Nam Khwae街是微型版的考山路,賓館、酒吧、餐廳旅行社林立,途中還吃了我喜歡的泰國肉丸湯貴刁。

這天剛好是泰國節慶,大橋附近非常熱鬧,有很多攤販。桂河橋是長300米的鐵路橋,現在只有橋兩端彎曲的部分是原初修建,中段在戰時早已被盟軍炮彈炸斷,現在看到的是經後來多次修理。



走上木材與金屬建造的木橋,可欣賞附近一帶谷地的田園河川,配以日落西山的景色,十分迷人。每隔一段時間,大橋會響起哨子聲,提醒人們走到橋的兩則離開路軌,讓火車通過,火車緩緩走過,可以避開人群,及讓車上乘客欣賞附近景色。原可在旅館附近的火車站坐彩色火車過橋,但我面對這二戰遺跡,為表對死者的尊重,就不乘搭歡樂列車了。




在橋的另一端,沿路軌及兩旁的森林走走這條死亡鐵路,反而令人豁然開朗,像人生還有無數的未知數,可以繼續探索前行。日落後回到橋的這邊,到夜市晚餐也順便逛逛,晚上欣賞極光滙演,模擬1945年盟軍對大橋的轟炸,想像戰爭的殘酷,不期然更珍惜已有的和平。


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

【泰國深度行】第四章:北碧──桂河Jolly Frog 人氣背包客旅館

北碧(Kanchanaburi)是北碧府首府,在曼谷西面約二百公里,再往西走就是緬甸。

華人旅客對這個地方相對陌生,但對西方及日本遊客卻是泰國的必到景點,泰國當地人則形容這裡是泰國最漂亮的省份。有趣的是中文譯名跟泰文完全沒有關係,可能是早年華人形容這裡四面翠綠森林的意境。

在曼谷的勝利紀念碑(Victory Monument)坐兩個半小時Mini Van (120B)即可到達,若坐大巴不但在曼谷要到較遠的巴士站,而且北碧的巴士站也離景點及賓館區有一段距離,不太建議。而且小巴比較有彈性,拿著iphone看著Google Map,得知小巴剛剛駛經當晚旅舍(Hostel- Jolly Frog) 的門口,立即叫停小巴,點到點到達。


北碧最出名的景點是桂河橋,二戰時期,盟軍俘虜(主要是英國、澳洲及荷蘭軍)被送到泰國北碧桂河(River Kwai)建造穿越泰緬山區森林的鐵路,為在緬甸作戰的日軍補給。【順帶一提,泰王為了避免生靈塗炭,是幫助邪惡的日本皇軍】日軍利用戰俘建鐵路,一方面得到免費勞力,另一方面以戰俘作為肉參,阻止盟軍轟炸大橋,當年大量俘虜及當地人被勞伇致死。

選擇到北碧這個較冷門城市,卻不是因為經典的《桂河橋》,而是較近期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《Railway Man》:
故事主人翁Eric Sutherland Lomax(1919 – 2012)於日戰時期的英軍,在新加坡投降後成為日軍俘虜,與其他戰俘被運到北碧桂河建造鐵路,後因事受盡折磨侮辱。戰後多年後仍未擺脫陰影,每晚都發惡夢,對日本人恨之入骨,得知當年虐待他們的日本翻譯Takashi Nagase(永瀬 隆, c.1918-19 – 2011)仍在世,更在北碧建立寺廟,為了解除心魔,誓要回泰國向他報仇,重遇後得知永瀨用自己的一生去漸悔戰時的所作所為,內心的矛盾沒法得到釋放,最後寫了Railway Man這本書。
跳過沉重的史料,北碧府現在是泰國第三大大省,除了桂河橋和死亡鐵路等戰爭景點外,還有不少如瀑布、鐘乳石洞等自然美景。

賓館區集中在河畔的一條街,沒有Khao San Road的熱鬧,反而吸引更多西方背包客住在這裡。



今天入住的Jolly Frog是孤星地球上的星級推介,單人間只要70B,便宜得嚇人。雖然房間沒有雅緻的裝修,但衞生清潔絕對沒有問題。而且旅舍的價值不在房間,而是在那個享有無敵河畔景的翠綠花園上,剛進去已有十多個老外年青人圍在草地上喝酒談天,也有幾個西方小孩在玩耍,他們的父母則坐在搖床看書曬太陽,即使在旅行期間,相信香港小孩也難得有這麼自由呢!





面對著如此寫意的時空,我明白這裡為何長期這麼高人氣了。